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綠色蟈蟈,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綠色蟈蟈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綠蟈蟈》主要講述了綠蟈蟈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
文章主要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20:“我”在觀察昆蟲,用蟬的休息引出我們的主人公——蟈蟈。
第二部分(3—11):具體介紹蟈蟈的特點。
第一層(3):描寫蟈蟈的叫聲。
第二層(4—10):重點介紹蟈蟈的食性
第三層(11):寫蟈蟈和睦相處
《綠色蟈蟈》入選人教版初中語文(2013年7月版)七年級上冊第23課《綠色蟈蟈》(現魯教版也已編入)。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
擴展資料:
《綠蟈蟈》選自《昆蟲記》,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麵孔卻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淺出,沒有幹巴巴的學究氣,沒有學術著作的晦澀枯燥與一本正經,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 “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課文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於注釋和習題等,一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英語,有對話和短文。最早在南朝梁國劉勰的《文心雕龍·指瑕》出現。以下是我整理的課文《綠色蟈蟈》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讓—亨利ⷥᨥ🧱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1歲,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
綠色蟈蟈家、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也被法國人稱為“昆蟲界的維吉兒”。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聖萊昂的一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兒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是法布爾《昆蟲記》整部書的特色。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說:“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確如此,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先讓學生認真地把課文讀一遍,畫出生字詞。然後讀第二遍,畫出自己認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切實地感受課文內容。
作者用什麽方法引出蟈蟈呢?第1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說明作者對他所熱愛的事業是多麽執著!搞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精神。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多麽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從第3段開始介紹蟈蟈。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蟈蟈。先寫它的歌聲。蟈蟈的聲音是“竊竊自語”,“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作響”,聲音“喑啞”“尖銳”“短促”“清脆”。當四周的蛙聲和其他蟲鳴沉寂時,蟈蟈的聲音則顯得“非常柔和”。這些描述都表現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特別是“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流露出了多麽濃厚熾熱的感情!
進入第4段,開始寫蟈蟈的食物習性,一直寫到最後一段,這是文章的主體。這部分內容是觀察金屬網罩裏的蟈蟈。作者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不僅到野外去觀察,還捉了許多養在家裏,這就是他的實驗室。蟈蟈長得什麽樣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麵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接下來,作者寫蟈蟈的食物。作者把蟈蟈和螽斯比較著寫,它們都不太喜歡吃萵苣葉。這使作者遇到了“麻煩”。“麻煩”一詞表現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度。作者推測蟈蟈可能吃鮮肉。這樣的介紹,與一般的說明文不同。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是法布爾《昆蟲記》的.特色。這種筆法非常受青少年的歡迎。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最喜歡吃什麽食物的呢?一句話,通過觀察。清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謎──捕蟬為食。那麽蟈蟈為什麽最喜歡吃蟬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作者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實驗和觀察。第7段寫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秘密,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本文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自始至終饒有興趣。文中表現出的作者仔細觀察,細心揣摩的探索創新精神是十分可貴的,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
本文的寫作特點很突出:
1、文藝筆調。本文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感情的流露。
2、生動傳神的語言。作者對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因此在語言的使用上盡量生動感人。比如,“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著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著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這些語言都很傳神。
3、擬人手法的運用。像“蟈蟈在竊竊自語”“蟈蟈酷愛甜食”“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處在一起的”等都運用了擬人手法。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
4、通過比較來寫蟈蟈。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了如指掌。
綠色蟈蟈外表特點,漂亮,嫩綠,身材優美,苗條勻稱。生活特征,淡白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大翼輕盈非常漂亮有力大顎銳利鉗子課文主要寫了蟈蟈的聲音特征形體特征食性。綠蟈蟈多生在平原、農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農作物區。
昆蟲記綠蟈蟈的生活特點如下:
1、愛吃昆蟲。
綠蟈蟈雖然為雜食蟲類,但以捕食其它昆蟲為主,在饑餓時能自相殘殺,一般雌蟲吃雄蟲較多,綠
蟈蟈也取食窩頭、米飯、豆腐、饅頭、炸餅等麵食。
2、喜歡濕潤。
綠蟈蟈當年所產之卵全部在表土層越冬,翌年4月天氣濕潤,卵迅速膨大,孵化時卵殼破裂後,蟲體
在另一層膜內蠕動,最後膜破裂出土,曆時約2小時。
3、經常鳴叫。
綠蟈蟈身體為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當綠蟈
蟈受驚擾時,則發出急促的聲音,跳到植株下逃跑。
1、特征
綠蟈蟈講究的是通體碧綠,不帶絲毫雜色,在滿目蒼茫的嚴冬裏,這種大翡翠綠蟈蟈更能顯示自然之美,也格外耀目。
體色翠綠,少數淡褐。觸角發達60mm,複眼2隻,單眼3隻。前胸背板寬大,背板下緣有黃色邊。胸部腹板各具1對錐狀刺,後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節有墊,後足第一附節附墊分成2個葉片。後足脛節端距6個,背麵2個,腹麵4個,中間的2個小。後足腿節略比脛節稍長。
2、價值
綠蟈蟈多生在平原、農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農作物區。在冬季時期,一般綠蟈蟈價超過黑蟈蟈,就是因為綠色比黑色好看,觀賞價值更高。綠蟈蟈翅薄,一般叫聲偏高,但鳴聲沒有黑蟈蟈那樣響亮寬厚。
擴展資料
1、體色種類
翠蟈蟈(綠蟈蟈)、黑鐵蟈蟈、山青蟈蟈、草白(糙白)蟈蟈、異色蟈蟈、紅褐蟈蟈、金黃蟈蟈、藍綠蟈蟈、五色蟈蟈、白蟈蟈、
2、地域種類
北蟈蟈:京蟈蟈(又名燕蟈蟈)、冀蟈蟈(易縣西山北鄉)、晉蟈蟈、魯蟈蟈;南蟈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蟈蟈
以上就是綠色蟈蟈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isvinb.hor4s.com/S0xbj6/2296.html
有话要说...